List of Monumental sculpture projects 2015

  • 1 http://swannbb.blogspot.fr/2015/02/sunday-robot-play.html
  • 2 http://shuengitswannjie.blogspot.fr/2015/02/interactive-reading-room-tea-house-2015.html
  • 3 http://swannbb.blogspot.fr/2014/06/neo-ming-bed-luxembourg.html
  • 4 http://swannbb.blogspot.fr/2013/02/yuzi-paradise-tell-moon.html
  • 5 http://swannbb.blogspot.com/2011/09/12th-changchun-international-sculpture.html
  • 6 http://www.saatchionline.com/Shuen-git

Tuesday, 23 February 2016

Master Maker 斫琴大师:Tian Shuang Kun 田双琨; 古琴名家-梅曰强

http://tianrensg.weebly.com/master-maker-26027297482151723478/master-maker-wang-zheng-ming


Picture
1949年,16岁的田双琨从老家河北深县来到京城,在一家京胡店当学徒,学习制作京胡、二胡和三弦。公私全营以后,他成为北京民族乐器厂的技师,不仅制作胡琴类乐器,还参加了古筝、扬琴、琵琶等乐器的制作。在技术革新中,他凭借自己心灵手巧,设计制作出二十多种制作民族乐器的机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标准化程度。

1958年,被厂里派到民族音乐研究所,向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学习制作古琴。 管平湖先生的父亲管念慈是清宫如意馆画院院长,精于绘画且擅弹古琴。在故宫长大的管平湖从小就和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到琉璃厂的一元斋学斫古琴,一生心血倾注到了古琴事业。当年,美国旅行者号太空探测器,送入太空的唯一一首中国乐曲,就是管平湖先生弹奏的古琴名曲《流水》。

耳闻目染,田双琨对古琴的兴趣越来越浓。管平湖对他说,做张好古琴需三代人的努力:爷爷选料,儿子做琴,孙子弹琴,可见做琴之不易。为提高他对古琴的鉴赏力,管先生亲自带他去拜访古琴名家夏连居、李伯琴、程午甲。程家有一张唐琴“飞泉”,音质纯正、色泽古朴,是一张不可多见的古琴。管先生以此琴为例,向田双琨讲述唐琴的特点,以及因年代久远琴上产生的大小蛇腹、流水、冰裂等不同断纹的知识和修旧如旧的古琴修理技艺。

管平湖一生只教过田双琨一个人斫古琴。在《中华乐器大全》、《古琴荟珍》、《中国乐器博物馆》等著作中,都记载着管平湖先生与斫琴高徒田双琨对改良古琴、修复古琴、制作古琴的贡献。

田先生的寓所——“虞田琴斋”就在北京一所小巧的宅院里,这里虽是市中心,却远离闹市,隐藏在古老、寻常的胡同深处。如今已年过七旬的他基本上过着深居浅出的隐居生活,但他斫琴的大名却在琴界广为流传。“虞田琴斋”也是田先生待客、抚琴之所,虽不显奢华,却深得古人雅意。壁上除了张挂有字画,更多的是悬挂一排其亲斫的古琴,令人顿觉幽韵横生。说起古琴,老人禁不住谈兴高涨,或介绍古琴知识,或回忆琴坛掌故,或述说生平斫琴经历,眉宇间神采飞扬。

聊起古琴的制作,田先生从柜中取出他制作的一张名叫“唐雷”的琴,他说,古琴的发展变革史上,唐以前虽有古籍可考,但无足够的实物证明。唐朝则不同,现在有盛唐中、晚期制的琴传世,而那正是制琴史上的高峰作品。唐代制琴名家中以西蜀雷氏家族最为有名。所以,田先生把他的得意之作取名为“唐雷”。田先生说,古人认为,一张好琴需有九德,即:良、坚、醇、灵、、润、准、匀、。“良”是指面板质地好,宜选顺直没有疤节的杉木或陈年桐木的中段、阳面;“坚”是指琴体坚固,漆胎坚硬耐磨,年久不脱;“醇”是指琴声醇厚,苍劲有力;“灵”是指灵敏度高,力大音强,力小音弱,高音圆润,低音浑厚;“静”是指无燥音无喧闹感;“润”是指余音适度,圆润细腻,有绕梁三日之趣;“准”是指徽位准确,按音与泛音位差小,琴面上、中、下不同位置所发音量均衡;“美”是指造型美观、工艺精细、镌文高雅。具备以上条件的琴弹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九德”对制琴者来说是应遵循的“九要”。但实际上能符合其中的七八条,已经是一把上等的好琴了。
半个世纪以来,田双琨先生已制琴无数,远销海内外,受到许多古琴家和古琴爱好者的喜爱并收藏。他说,只能说有一部分是好琴。好琴犹如亲子一般,它给自己带来不尽的欢欣与安慰。数十年间,田先生还收有二十几名徒弟。而自己四世同堂,孙子辈就有八个,却没有一人学习制琴。他说,技术未必一定要传给家人,而是要传给能胜任的人。现在他的徒弟中有不少是他引为“得意”的,其中有的已在全国高档民族乐器制作大赛中获奖,有的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田先生的恩师管平湖先生已故去多年,“虞田琴斋”至今仍挂着一幅先师抚琴的照片。田双琨还自撰一副对联:名曲流水飞天外,琴圣平湖代代传,以表达自己对恩师的崇敬怀念之情。 





http://news.ifeng.com/a/20150929/44757428_0.shtml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古琴首席罗苏理说,古人历经几千年的总结并结合自身哲学文化,给一张好琴定下了九个条件,是所谓琴之“九德”,这种说法最早出自明代冷谦的《琴书大全·琴制》,指“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芳”。在外行人看来,这些描述惜字如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斫琴人来说,对它们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即使心里知道一张琴的大体形制,细节仍是要靠自己琢磨的。比如“九德”之中排在首位的“奇”,古人的解释是“轻、松、脆、滑”,听起来像极了一款巧克力的广告,具体说来,是“举之则轻,扣之则松,抚之则滑,击之则脆,但什么是松,什么是脆,并非量化的标准,全靠体悟。“任何一名斫琴人的梦想,都是有生之年能亲手打造出一张九德之琴。

more: 
http://news.longhoo.net/2013-12/12/content_11058418_2.ht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