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
2:安装在古琴上的璇玑琴轸
稳定
不但彻底杜绝了传统琴轸打滑跑弦的现象,而且也很少受温湿度条件变化的影响;
准确
调音过程中轻松顺滑,得心应手,恰如其分,没有回松现象,能适应微调;
美观
安装后几乎与传统琴轸无异,其调音的位置和方式亦保持不变,外观上继承了古琴琴轸的传统美;
实用
不需要改动古琴的琴体,能够由用户自行安装,直接替换现有传统琴轸。因此不但能够适用于新制古琴,也能够适用于包括老琴在内的现有古琴。
http://blog.sina.com.cn/u/2966713617
网上发布会——为什么要改革琴轸?
(2013-10-28 08:07:06)
据考证,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琴形制在汉代就已基本定型。而有学者基于对曾侯乙墓出土十弦琴弦轸的考证【[1]】,则更进一步认为,古琴所采用的“绞绳式”调弦方法,极有可能源自于十弦琴【[2]】。这就将“绞绳式”古琴琴轸的起源至少进一步推前到公元前433年,比古琴本身形制确定的时期更早。
图
1:十弦琴及其弦轸库中发现的四个倒置的弦轸照片(图片的右下角)
图
2:曾侯乙墓十弦琴弦轸仿制复原图(李光明)
与
其他弦乐器普遍采用的“缠卷式”调弦方法不同,古琴琴轸调音的机械原理是“绞绳式”的,即通过调整轸绳(绒扣)绞紧的程度改变其长度,进而实现对琴弦拉力
的改变,达到调整音高的目的。古琴琴轸结构紧凑,轻巧简单,外形简洁并且藏而不露,在当时条件下无疑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创造,完全能够满足功能上的基本需
要。但是,传统琴轸也时常不可避免地发生打滑跑弦、琴轸拧到头无法继续调音的情况。严重时就只有重新上弦,或者将琴轸松下,在琴轸顶端和轸池板之间加水或
抹上松香粉等以加大摩擦。因此,琴人们都曾经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
随着近现代以来西洋乐器的引入、五十年代民族乐器的发展,特别是
古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使得古琴的功能和角色脱离了传统的局限,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促使人们对古琴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尽管保护古琴的传统风
貌是普遍的共识,但作为一件成熟的乐器,调音系统的高效、稳定、方便和可靠,无论如何应该是一项基本要求。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和专家学者都曾呼吁并实际探
索古琴张弦调音系统的改良。
图 4:
沈心工先生所作改良古琴
|
图 5
:管平湖所作改良古琴局部
据
笔者统计,解放后大陆有关涉及古琴张弦调音系统的改良方案近二十种,其中包括论文五篇,实用新型专利十件,发明专利两件。这些改良方案中,一些方案或多或
少地要求对古琴琴体本身进行改造。虽然这些改造可以适用于新生产的古琴或少量有返厂加工可能的古琴,但对于遍布全国的各色古琴,包括不允许进行琴体改造的
老琴却无能为力。而另一些方案虽然不需要对古琴琴体本身进行改造,却又必须附加破坏古琴传统外观、明显带有现代乐器特征的附件装置,如借鉴西洋乐器的涡轮
蜗杆机构等,或者取消了绒扣和蝇头等古琴特有的传统配件和特征,与保护古琴的传统风貌的诉求相悖,因此限制了这些方案的实施。
图
6:孙克仁藏朱雀琴(《中国古琴珍萃》,P151-152)
由此看来,古琴琴轸的传统外观、调音的位置和方式,是古琴传统形制中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经成为琴人们的重要共识。只有在保护古琴的传统风貌、不改造古琴琴体的前提下,对古琴张弦调音系统进行的改良,才能够为广大琴人所接受。
【[9]】田步高:《浅谈古琴的普及与改良》,乐器,2002年02期
王鹏:管平湖等老一辈琴家都曾对琴轸做过改良,但都不是很成功。璇玑琴轸既满足了功能需要,又不破坏古琴的传统外观,同时又很实用,是一项百分百成功的改革。钧天坊今后将全部采用璇玑琴轸。(2012.4.21)
龚一:这个琴轸既解决了问题,又保持了古琴的外观,可以推广。60年代我们为此动过很多脑子。那时候强
调为工农兵服务,为了方便调弦,安装新的装置,我甚至把一张宋琴的轸池破坏掉,可见当时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对于老琴家来说,上弦调音的问题,熟悉之后就是
一劳多年逸。但是对新琴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吴先生作为古琴界以外的人,热爱古琴,在改革的同时又保护古琴的传统特色,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是
值得钦佩和感激的。(2012.6.28)(2013.10.5)
专家评价[1]
(按时间先后排序)
陶艺:古
琴家也不是食古不化的一些人,过去刘少椿先生就曾经探索过在古琴上使用钢丝弦,也许是第一位做出这种尝试的琴家。实际上,古琴界在三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都
曾经有人对古琴做过改良,其中就包括对上弦调音系统的改良,但最终都没有付诸实用。璇玑琴轸融合了前人的一些成果,不但在技术上有所创新,而且在维护传统
的前提下实现了功能,实用性又很强,如果能为大多数琴人所接受,将会是一项载入史册的改革。(2012.4.9)
王鹏:管平湖等老一辈琴家都曾对琴轸做过改良,但都不是很成功。璇玑琴轸既满足了功能需要,又不破坏古琴的传统外观,同时又很实用,是一项百分百成功的改革。钧天坊今后将全部采用璇玑琴轸。(2012.4.21)
马维衡:刚才弹了装上璇玑琴轸的琴,感觉很好。古琴自汉唐定型以后,已经比较完美,后人已经难以再进行改革。虽然对于古代琴人来说,上弦调音是比较困难,但这也是一个琴人应该具备的经验和技能。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这些经验已经成为古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过
去弹琴人少,也很少公开演奏,琴人有的是功夫进行调整。因此很多人认为已经不需要改革。现在随着弹琴的人越来越多,上弦调音的改革也变得势在必行。事实
上,历代琴家并没有停下改良的脚步。民国以后,各地琴家都曾致力于改革,有的在轸池处加上吉他调音旋钮,有的在背面雁足处加上挂弦板,虽然解决了问题,方
便了调弦,但还是破坏了古琴的整体美,显得多余。
吴先生的改革是相当成功的,解决了绒扣紧了拧不动的问题,消除了琴轸打滑的现象,既解决了调音困难等诸多不便,又保留了古琴的传统外观和原始风貌。同时顾及了多方因素,实用又好使,非常难得。
我认为,梅兰芳先生对于戏剧改革提出的“移步不换形”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成为古琴改革的指导思想。这里面“移步”就是改革、进步和发展,“形”就是传统特色。只有坚持传统特色的改革,才能够成为成功的改革。(2013.10.1)
茅毅:这是我所知道的各种解决方案中最好的了。兼顾了艺术性和功能性,是个非常成功的解决方案(2013.10.4)
沈正国:我
见过的民族乐器改革方案有一千余种,其中绝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尊重文化传统。有一些改革搞得非常复杂,为了一点点功能的上的好处,不
惜用很多结构部件,不但将民族乐器传统上的很多灵活性给固化了,而且也破坏了传统外观。璇玑琴轸解决了功能性的问题,结构也不复杂,最重要的是文化上的属
性没有变,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2013.10.6)
倪诗韵:前人做过类似的改革,原理差不多。但璇玑琴轸保持了传统外观,细节也改进的很好。(2013.10.7)
杨青:改良古琴上弦调音的问题,已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了。璇玑琴轸是我目前为止所看到的最科学、最美观的方案。我多年和古琴教学打交道。深知学生之苦,这下解决了大问题了。建议尽快找厂家生产,批量供应市场,造福广大琴人。(2013.10.1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